2017年6月27日,中国针灸团队新研究首登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影响因子44.405),这是中医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与西方国家互开交流之门,因此,针灸在过去一段时间被西方认识知晓与接受。甚至在美国四十几个州立法管理,作为一种专业的医疗职业,美国第一部针灸法、中医法是1973年在内华达州出现的,这是西方第一部中医法、针灸法。
针灸治疗曾在美国风靡一时,西方为研究其诊疗有效性,专门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基金用以研究。多次试验表明,针灸组和所谓安慰剂对照组差别不明显,这给科研界、医学界以及民众带来了困惑。虽然,后来被人指出有些研究方法明显存在问题,但是针灸到底是不是就是安慰剂,如何给出有力的答案,依然是针灸科研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目前中医针灸科研问题,总结有三:一、中医针灸界,过去对于临床试验研究并不重视。主要是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针灸研究界都是想公关,拿诺贝尔奖,搞发现经络实质,发现穴位实质,发现新的科学发现。而美国和西方更关心的是最基本的问题,到底有没有效和这个对照中有没有差别,是不是安慰剂;二、在科研界,中医圈受过良好科研训练的人还是太少,我们发表了很多针灸有关的临床试验,可无论在科研的方法上、设计上,还有这个标准上,还达不到国际公认的评估标准;三、过去我们经费不足,但现在没有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们寄希望于不远的将来,中国科研界按照国际公认的科学评估方法,拿出更好的数据,向全世界证明中医的疗效,现在已经见到了一些曙光和苗头了。
实际上针灸有效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反复证明,而且科研数据非常重要。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为提升针灸服务能力,采集针灸临床关键数据,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数字医药研究所合作开发临床针灸治疗辅助软件,并在本院建立以大针灸科专家为主导的中医综合治疗专家团队,覆盖全院针灸临床服务模式。一方面,运用临床针灸治疗辅助软件系统,将外治室的针灸病人的诊断、治疗项目、疗效评估、工作量等进行数据分析,以具体数据体现中医综合治疗的成效。另一方面,通过探索,该模式使针灸等综合治疗手段同各专业的病种深度融合,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负担,受到患者普遍欢迎,并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尽管如此,各专业医师掌握本专业疾病的针灸治疗技术欠缺,针灸特色治疗方案数据库不健全,辅助各专业医生临床治疗效果欠缺,同时,针灸医疗软硬件需优化。综合国内外及本院问题,绵阳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袁秀丽牵头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数字医药研究所共同带领我省中医针灸科医生成立基于临床试验的软硬件应用和开发的“针灸联盟”。成立大会于2017年6月30日举行。
联盟服务宗旨:
第一条:在针灸行业建立沟通平台,从而增加各医疗机构间的互相协作、互相信任;
第二条:在临床研究和科学研究上,促进四川省各医疗机构间逐步形成一个局部合作研究机制;
第三条:促进行业内优势资源整合、优势资源共享;
第四条:在行业服务共同面对的资源问题层面,依靠团结的力量使针灸资源得到全面应用;
第五条:共同进针灸信息化研究探讨,促进中医信息化的发展。
联盟工作计划:
1、 搭建针灸传承交流平台,共同探讨针灸临床问题
2、 针灸优势病种数据库建设
3、 中医针灸信息化特色科室建设
4、 中医信息化软件开发与测试
5、 提供针灸传承自主模拟思维平台,协助年轻医生临床水平发展
6、针灸联盟活动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