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中医药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四川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指示,全省先后建成国家中药GCP中心、GLP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20余个,成立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省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初步构建起川产药材标准体系框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省科学技术奖112项、省级其他科技奖励49项。十年来,四川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创新突破不断涌现,中医药科技创新蓬勃发展。
培育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糖尿病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出血性中风病等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等3家省级中医药机构纳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库。成立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和四川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成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40余个,构建了国家、省、局多层次、全产业链交叉融合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团队。
中央及省级财政对中医药科研投入逐年递增,设立四川省中医药研发风险分担基金,安排首批专项资金3000万元,制定发布《四川省中医药研发风险分担基金管理实施细则》,激励和保护企业中医药科技创新积极性。制定发布《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应急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局级课题管理。全省中医药行业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6项、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224项、青年项目207项;部省级项目577项。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整合省内中医药科技资源,组织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探索切实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中医药防治疫情提供临床证据,共获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应急专项6项、四川省科技厅应急专项7项。设立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应急专项2项,立项循证评价研究1项,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中药新药创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项。同时开展有效方剂筛选研究,研发“新冠0号”“新冠1号”“新冠2号”“新冠3号”等系列中药制剂并推广使用。编制并修订《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指导手册》。
以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成立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装备分技术委员会。设立省级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专项,共支持孵化标准化项目73项。组织标准化培训,深入基层单位开展标准宣贯,提升全行业标准化意识。持续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人才引进,提升专业化水平,中医药标准化委员会2位委员入选第二届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制定并发布附子、麦冬等川产道地药材的省级地方标准20项,初步构建道地药材认证、种子种苗质量等级等4个系列的川产药材标准体系框架。川芎、姜黄2项国际标准研究获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
开展中医药古籍保护与传统知识收集整理项目。新建以出土医学文献及中医药古籍文献为特色的资料中心1个,成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数字化中心,完成《巴蜀古医籍整理丛书》(第一辑)和《中医百部经典》的编纂。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收集整理、上报、筛选评价的机制和路径,成立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组,共调查收集整理93个项目,建立保护项目档案,并择优录入“中医药活态数据库系统”56项。开展花椒药用价值挖掘及大健康产品研发专项。系统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花椒品种药材、饮片和大健康产品开发的技术标准,竹叶花椒(藤椒)中药材及饮片标准已成为四川省地方标准。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花椒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修订。建立国家标准,制定花椒油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花椒种植技术、花椒分级等团体、企业标准。成功制备4个花椒对照品,其中2个已成为国家中药化学对照品。申请专利28项,开发产品20个。实施四川省重大疾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循证评价研究项目。搭建新冠疾病数据库、中医临床研究与数据管理平台、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数据库等电子化平台3个,编写著作《巴蜀防疫史》,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牵头发布团体标准1项。
终审:中药种质资源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