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新质生产力”精准发力?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多维评价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项目带头人彭成教授如是说
时间:2024-02-22
来源:四川党建网
链接:https://www.scdjw.com.cn/article/126687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范吴瑕
新年新气象,巴蜀大地蓄满竞相发展的活力。1月11日,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迎春”开工,作为四川工业发展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释放出四川向“新”发力的发展势头。当天,全省现场推进的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2217个,总投资近万亿元。
全力推动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工,四川铆足了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系列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要素资源、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
今年省两会,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勾画出了重点。面向未来,作为经济大省、创新资源大省的四川,立足优势,蓄能未来,精准谋、笃行动,以“新”的姿态奔跑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
从“新”出发
在立足优势中找准发展之“机”
从去年9月“新质生产力”首次提出,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其重要概念和基本内涵,传递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号。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大。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2023年12月,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任务。
如何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川形成新质生产力有了明晰的方向和路径: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落实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10条支持政策”,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瞻布局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意味着四川将人工智能产业、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谋新局、抢先机,四川一直在加码布局新质生产力。
1秒钟产出一个电芯,2分半钟产出一个电池包,每天下线的电池可以装备2500辆新能源汽车……2023年11月24日,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的首款电芯产品在时代长安宜宾工厂正式下线,这标志着由宁德时代、长安汽车、深蓝汽车合资打造的动力电池生产项目正式投产。
加速抢占新能源产业新赛道,宁德时代已累计在川完成投资超480亿元,并引领200多户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这几年,四川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满目皆“新”,全国六分之一的动力电池产自四川,一个集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于一体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逐渐显露。
从一域到全局,四川产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优势突出,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的背后,是结构优、质量好、活力强,产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高。
抓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四川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谋创新,拉满弓、使满力,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逐渐凸显。
向“质”进阶
用科技创新赢得生产力支撑
“2023年,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2位、居全国第10位。”1月30日,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群刚在2024年四川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这样说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在这方面,四川已经开始发力。
2023年12月29日,在绵阳科技城,一台重达10吨的“大块头”——首台“绵阳造”医用回旋加速器出口非洲国家,从起步到出海仅用了4个月时间。“从0到1”突破的背后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把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四川大力发展中试平台。成都高新区率先破题,提出“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的“中试+”生态,目前已建成投运中试平台34个。
放眼巴蜀大地,围绕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四川有土壤、有动力。
今年1月,首批3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正式认定。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川渝两省市聚焦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择优支持研究方向相近、联动创新链各环节或产业链上下游的两省市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
以科创平台赋能创新发展,共建重点实验室是四川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去年以来,四川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世界最深最大的锦屏深地实验室二期已投入科学运行,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发布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新一代人造太阳面向全球开放……科创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抓创新生态、抓载体建设,四川还在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人才上下功夫。
彭成,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多维评价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项目带头人。自团队组建以来,他和成员们以“系统中药学”思想为指导,以川产特色中药为研究对象,开展附子、益母草、川芎、红花等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及物质基础和产品转化研究,推动中药品质和疗效的科学评价及产学研一体化,带动川产特色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彭成看来:“形成新质生产力意味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理念,推动传统医学的创新发展,接下来团队将创新‘中医药+生物+人工智能’研究模式,推动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
集聚人才,驱动创新,2023年成都引进了106个顶尖科技创新团队。以“新”促质,不断注入的人才之力、不断攻破的核心技术正成为助推四川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大优势。
创新资源集聚的西部(成都)科学城。供图/四川天府新区党群工作部
朝“实”布局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拓展新空间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孙云松很有感触。
“去年我们年产值较上年增长率高达1300%,完成39项知识产权的申请,实现了全系列产品控制平台硬件布局,推出光—储—柴—网—充—交/直流双微网系统产品、熊猫派克系列光储混合逆变器及便携式移动电源产品,实现90KVA零碳飞机地面电源车的产品迭代开发及认证。”孙云松告诉记者。
为提高研发能力和产能,打造智慧能源产品产业链平台以及新能源研发人才孵化基地,孙云松说,公司正在加快推进航微能源“智慧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目前一期项目绿色低碳智慧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中心主体厂房已建设完成,预计今年中期投产,届时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建设完毕。
“小巨人”迸发“大能量”,孙云松所在的公司,是四川培育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他所在的储能领域更是四川正在大力布局的新兴产业之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在培育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就是主阵地。
1月18日12时,伴着阵阵轰鸣声,一架从绵阳北川飞往成都金堂的飞机实现首飞,标志着北川正式跨入通航新赛道。飞机飞起来,低空经济产业也随之“热”起来了。在绵阳科技城(北川)通航产业园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集制造、运营、旅游、培训为一体的通航全产业链在北川逐渐成型成势。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低空经济”已成为四川培育的重要方向。2023年,四川认定成都市集成电路、绵阳市无人机产业集群、乐山市晶硅光伏产业集群等23个产业集群为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建设的“根”越扎越深。
科技攻“尖”,产业向“新”,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成都也有“路径图”。构建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现代交通、绿色低碳、大健康、新消费、现代农业等8个产业生态圈,捕捉前沿技术和热点赛道主攻28条重点产业链,成都加快推动产业从“链条”到“集群”的加速转变。
以新质生产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激发出四川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创造活力。
朝着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方向发展,今年,四川还将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工程,争创第二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布局一批省级集群,逐步构建起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力以赴,“新”潮澎湃,切入“新赛道”的四川步履不停,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的强引擎作用愈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