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参加“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一流课程建设与混合教学创新研修班”学习
4月22-23日,我校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一流课程建设与混合教学创新研修班”,来自各学院的55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本期研修班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副研究员冯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谢晖教授、成都师范学院马涛教授进行现场面授。三位老师聚焦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混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的主题,从混合式教学创新设计、教学实施、数据驱动下的课程建设运行,国家级一流课程课程申报认定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冯菲副研究员从混合教学多种模式、混合教学设计要点、混合教学实践挑战等方面分享了高校混合教学设计和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多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视角,为参培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提供了多样化思路,她强调,混合教学要考虑最大效率地借助技术工具支持集体教学。关于如何做好混合式教学创新,冯菲老师还结合教学创新实践案例和混合教学典型案例从技术视角、学理视角、评价视角和场景视角给老师们提供了诸多建议,助力教师持续改进混合式教学实践。
谢晖教授给老师们深入分析了高校数字素养标准下的混合式教学面临的痛点问题,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组织、课程评价、课程育人五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混合式教学创新的实施途径、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要点,结合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案例进行了混合式课程建设实践分享,为老师们提供了一套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创新思路。他强调,课程建设要以交叉创新培养为目标,讲授内容要由同一向特色转型,教学方式要由传统向个性转型,课程育人要由元素向体系转型,学习评价由经验向数据转型。
马涛教授分享了数字化背景下的课程创新设计,从课程设计、课件准备、视频拍摄、视频剪辑制作、配套资源准备、课程上线、质量评审和课程运行八个步骤详细讲解了数据驱动、智慧赋能下的混合式课程建设运行,从申报要求、否决指标和评分指标的解读、申报书的撰写、相关教学过程佐证性材料的积累等方面介绍了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课程课程申报认定的相关工作。他强调,创意是课程设计建设的起点,课程内容是课程设计的核心。
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教学的新常态,一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本次研讨会为教师深刻理解教育变革趋势、核心素养新要求、教学设计创新及形成性评价体系建构提供了帮助,为推动我校一流课程建设提供了助力,学校将持续关注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建设及发展,引导老师们在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