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9月2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支才教授为2016年新进教师开展了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建构的精彩讲座。
一开场,杨教授便引用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引导大家深入探讨关于人生、职业、事业的终极价值标准以及建构人类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启发在座新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深入思考,让大家明晰人生旅程的轻与重。
教师何谓?老师的角色与担当是什么?为此,杨教授从学生、大学、社会、国家、人类五个角度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应当是培育人才的教育者、“双一流大学”的建设者、主流价值的引领者、民族复兴的筑梦者以及人类文明的守望者。同时,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人生智慧、过硬的专业技能、有益的人生经验以及对未来的确切预期,他(她)应该是学生人生的引领者和专业的指导者。
师者何威?在这一版块,杨教授给大家详细讲解了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红七条”,他认为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法定权威、人格权威及传统权威,有明确的社会担当,发自内心地去热爱这份职业,珍惜善待自己的职业荣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何为?杨教授认为高校教师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使命,是人类文明传续的精神力量和发展动力,鼓励新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坚守中国传统师道精神,做新时代的“好老师”,为实现自我价值、学校发展、文化传承而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愿杨教授《“轻重之间”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建构的探讨》的讲座精神能够陪伴我们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也希望大家砥砺前行,上下求索,力争做一名有诚心、有修养、有情怀的高校教师。
(图、文/2016年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班第三组 吴凯 编辑/丁丹)
终审: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