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医往事 | 建校初的四台车
建校初的四台车
■撰写人/王军
现今的中国,车多路堵已成常态,我们的校园也是如此。
可是在60多年前,我们学校创建之初,却只有两台非机动车。一台是马拉的胶轮大车,主要用于拉货;一台是人力的黄包车,主要用于接送学校当时的领导。赶大车的师傅名叫武宝森,拉黄包车的师傅名叫陈凯。武宝森是典型的北方汉子,高大威猛,嗓门洪亮,做事讲原则。后来学校有了汽车后,武宝森师傅就转行做了学校的看门人,也就是今天的门卫。武宝森讲原则是出了名的, 什么时间开门、什么时间关门、进出人等,一切按规章制度。据说曾经有位校领导,因出差早上回来还未到开门的时候,任你怎么叫门,他也不开,让领导在门外等到开门的时间才进到学校。陈凯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个子不高,但腿脚灵便,极肯帮忙,先后在学校的后勤、保卫部门工作,曾经是我们西安路辖区内一位知名的积极的基层治保骨干。
1956年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才真正有了两台机动车。一台大车是从重庆歌乐山荣军疗养院调来学校的。一台是四川省卫生厅调来学校的,是当时国内极为珍贵而稀少的苏联华沙牌小轿车。开大车的师傅名叫王中华,是从重庆歌乐山荣军疗养院开同车过来的老师傅,技术精湛,服务态度好,为人低调。开小车的师傅名叫黄正,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两位师傅不仅要承担当时学校几乎全部的远程运输任务,包括学校领导外出、接待、学生实习、教学、科研、生活物资等运输任务。而且由于当时社会车辆维修保养服务不健全,大量的维修保养任务还要两位师傅自己亲力亲为。时常看到他们钻车底,拆机件,一身油污,非常辛苦。他们从无怨言,总是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学校交办的任务。
马拉的胶轮大车和人力黄包车在学校正式成立后就逐渐停止使用了,但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一直保存到20世纪70年代,儿时我们还曾经在学校老车房的后面见到过。此后,美国的十轮卡车和苏联的华沙牌轿车也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更多更先进的运输车辆也先后来到学校,开始为学校服务。我们两个时期的四位师傅也已先后作古。
今天我们缅怀那些曾经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过贡献的老员工们,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和发扬他们那种为学校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成都中医药大学60多年的发展不容易,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到今天,无不饱含着几代人奋斗的心血!几十年来,从成中医奋发图强的历程中凝练出来的成中医精神,“艰苦奋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信成中医的后来人,必将会继承老一代拼搏奋斗的成中医精神并发扬光大,引领成都中医药大学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撰写人简介:
王军,男,1958年3月生,1963年随父母来到成都中医学院,1978年参军,1981年退伍后进入成都中医学院工作直至退休。先后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制药厂、劳动服务公司、总务处、组织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离退休管理处等部门工作。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工作和生活五十多年,对学校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变迁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