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9月9日
来源:封面新闻
链接: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8064143&channelId=0
内容:
9月7日,第三届中欧生命科学发展与合作论坛在蓉举行。论坛以“中欧互动·生命科学·融合发展·造福世界”为主题,着力探讨干细胞的医疗发展前沿课题、干细胞的抗衰、医美发展创新,及前沿生物医疗技术研究下的大健康前沿理念、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沿创新。
期间,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技术负责人、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裴瑾教授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
关注红豆杉种质基因保护 健全大健康产业链
四川被称为“中医之乡,中药之库”,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其中,名贵的药用植物资源红豆杉就多产于西南地区。
裴瑾教授介绍,红豆杉的药理成分紫杉醇是抗击肿瘤的主要成分,其药用价值高,且不能全合成,所以现在制药生产过程中更多是通过半合成获得紫杉醇,不管是天然产生还是采用半合成的方式取得紫杉醇,首先都需要有红豆杉这种植物资源,而随着紫杉醇的全球应用,业内也关注到了红豆杉这种珍贵植物资源的短缺,所以1994年红豆杉被中国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同时被全世界42个有红豆杉的国家称为“国宝”,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这种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250万年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大熊猫”。
“我国紫杉醇相关产业,目前的终端产品类型是非常单一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因此我们提出如何快速提高紫杉醇附加值、药品利用度和生产成本,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需解决由此带来资源的问题,就是野生红豆杉的稀少以及人工种植红豆杉资源分散,缺少栽培种植技术的提升。”裴瑾说,在这种背景下,四川、西南地区开展了红豆杉的大规模人工种植,同时,院校、企业也开展了红豆杉种质资源的保护、规范化种植及规范化优化采收、提取工艺等全产业链的研究。
在四川省科技厅等单位的支持下,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了红豆杉的研究,“目前我们已有的红豆杉种源基地已经超过了1000亩,在四川的都江堰、汉源、大邑组建了红豆杉基地。目前四川已经在红豆杉的种质基因保护、繁育技术、品种优化、采收等方面,有了非常完善的技术体系。”
据统计,四川省拥有中药资源蕴藏量、常用中药材品种数、道地药材品种数量、国家GAP认证数量4个全国第一。然而,虽然四川中医药品种数目众多,但中药材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现实的问题。
“中药材品种丰富,这是优势也是劣势。四川中药材产业存在品种多、规模小的特点,因此导致无法集中优势进行重点品种的研究和攻关,还没有形成具有足够规模和影响力的中药材品牌。”裴瑾希望,在川芎、川贝母、川麦冬、川白芷、川黄连等知名道地药材的基础上,四川能形成更多具有影响力的道地药材品牌。
四川有了首个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1月19日,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中医药领域三个重点实验室之一,它解决的是中医药基础研究方面‘从0到1’的突破的问题,实验室布局在西南地区,它的意义不言而喻。”
据介绍,实验室以西南地区道地药材和大宗药材等特色中药资源为研究对象,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系统中药”思想为引领,开展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种质保存与创新、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多维评价和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转化机制与调控等研究,将提升中药资源研究的思想原创性和技术原创性,促进中药资源基础研究重大创新突破,助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和中药强省创新建设。
下一步,该实验室将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研究的科学水平,推动我国中药资源基础研究的创新突破,成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通过对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系统研究与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推动西南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霍文巍 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