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7月14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10119789?channel=weixin
内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四部门印发《“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还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给予了“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苏庆民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的完善与能力的建设同步推进,这是以往文件中少有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实施方案坚持中西并重、特色发展,坚持中西医建设任务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还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背景下,中医药界正聚力共谋中医药事业产业的大发展,未来基层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将不断提升,而未来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医药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中医药优质资源更有效触达基层
百杏堂连锁名医馆创始人兼总经理李林燊认为,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中国人的医疗费大多是后期维持生命的治疗。未来对医疗服务的消费需求应是端口前移,人们更加重视防治疾病,也就是中医“治未病”,应把构建国民健康体系和医疗预防体系放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首位,并成为医疗费支出的主体。
“中医药事业将在‘治未病’方面发挥绝对优势,对大幅度提高人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生命质量、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发展以及提高中医药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事业的快速推进,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的基层群众,将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真正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中医药服务的普及会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李林燊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提供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中医药服务方面,未来医疗体制改革还需要补足人才以及资金方面的短板,从而推动中医药优质资源更有效地触达基层。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高培阳认为,应加强医学教育力度,培养“中医学要为基层服务”意识,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国家大力投入中医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各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建设制定并出台激励政策,各中医学校加强就业引导,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其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培养高尚医德,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高培阳建议,三级中医院对口帮扶应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立足市、区、县甚至社区,对区域内医疗机构实施网格化帮扶。与此同时,还需要强调主体责任,完善网格化帮扶配套政策。一方面,在人员编制、职称晋升等方面建立新机制、新措施,推进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将医院帮扶质量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鼓励支持三级中医院出台系列帮扶配套政策,引导医生主动下基层;另一方面,各基层地方政府也应加大对当地中医院的投入,比如既要制定完善引进中医药高级人才、帮扶专家等的系列政策,也要加强基层中医药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
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中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方面,《方案》要求重点提升中医药基础研究、优势病种诊疗、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医药装备和中药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能力,打造“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具体到建设任务方面,《方案》提出,加强中医药研究型门诊和病房、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生物信息资源库、循证研究中心、古籍挖掘应用信息库、中药特色制剂研发与中药研究中心、产业创新协作平台、人才培养基地等业务用房建设。
对此,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院长、科技处副处长国锦琳建议,未来有待进一步出台政策,为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创新药物、创新中药制剂等优先进入医保目录,以及在定价和医保支付等方面加以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等市场实体对优良的中医技术及科研成果加大投入并加速转化。
国锦琳预计,未来拥有确切疗效、临床上急需或需求较大的独立知识产权医药企业,以及中药生产标准化程度高、工艺技术更加智能化的企业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注:截至8月23日,本文浏览量:106.5万。
(编辑/霍文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