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10月26日
来源:国际在线
链接:http://sc.cri.cn/549/2016/10/26/341s62110.htm
内容:
国内外专家蓉城论剑 共同把脉中药可持续发展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报道(杨莎):10月25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道地药材多维评价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分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道地药材多维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来自来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荷兰、泰国、韩国、越南、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9个国家和地区等118个单位的数百名专家参加会议。
据了解,此次大会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庆系列活动之一,分为四个主题:系统中药与道地药材多维评价、中药资源普查与资源动态监测、中药资源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凌一揆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
专家齐聚精彩纷呈 凌一揆学术传承成最大亮点
“面对中药资源领域存在的药材生产与深加工产业化过程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剧等突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在循环经济理念的引导下,围绕中药资源产业化全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不同类型的副产物等开展基础性工作与再生利用研究,先后开展了当归、银杏、大枣等20余种药用生物资源的资源价值创新研究以及循环利用实践。”会上,天然药物化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段金廒提出并构建了在中药资源化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技术体系支持下的中药资源价值创新、资源循环利用及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中药材GAP生产中,大力推广生态种植,促进生态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是中药材GAP发展的必然趋势。”郭兰萍博士在分析世界各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比较了生态农业与化学农业的前景,进而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和问题,分析了推行中药生态农业的独特优势,提出了生态农业是重要农业的必由之路。
此外,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刘淑莹在《质谱技术在人参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报告中提到,“从人参中成功分离和鉴定出十一种具有显著免疫增强活性的水溶性人参低聚糖。”
作为中药学的奠基人,凌一揆学术传承及学生创新论坛可谓本次大会的最大亮点。据介绍,凌先生提出了“发展中医必须发展中药,培养中医人才必须培养中药人才”的思路,重视“精思笃行”的能力型人才培养,构建了中药“产-学-研”结合的育人模式;提出了“系统中药学”的学术思想,强调中药现代化研究要“医药结合、理论实践结合、多学科融合”。凌先生为中药学的教材建设、专业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医药学术和产业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影响深远。成都中医药大学继承和发扬了凌一揆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形成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中药人才培养理念。
凌一揆学术传承及学生创新论坛既是对凌一揆先生的缅怀,更是传承其学术思想,引领道地药材研究的技术创新, 实现新常态下产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助推中药大品种全产业链跨越式发展。
科学开发与利用 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四川是著名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中药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产地和中药工业基地,也是国家第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近年来,四川围绕打造现代中药千亿产业目标,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大品种培育工程、大企业培育工程、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工程、市(州)县基地示范工程、中医药服务与健康工程等六大工程,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成果转化、开展交流合作,中药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全省中药产值实现工业产值8273亿元,中药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产业。
“中医药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是世界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人们对中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资源储量和人均拥有量逐渐降低,如何有效地利用中药资源、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成都中医药大学副院长药学院瑾教授介绍,本次会议以“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立足传统,面向科学前沿,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交流中药资源的保护、评价、发展和利用问题,交流中药资源研究最新进展和经验,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友谊、共谋发展,促使中药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成都中医药大学供图)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