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8月30日
来源:《教育导报》新媒体
内容:
中药一锅煮,药理说不清?她用实验和数据告诉你真相!
中药,国人受用已经上千年。相传,炎帝和黄帝时期,神农尝百草而成后来的《神农本草经》。经历不同时期的发展,中医在中药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今天的我们依然受益。
然而,提起中医和中药,一般人的态度都是半信半疑:中医靠经验,病因分析模棱两可,药物一锅煮……
在现代医学的大背景下,这些疑惑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但普通人不了解的是,当他们从医生手中接过大包小包中药或制成的药丸时,这些药实际上已经经过了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分析。
在行业内部,对中药成分和效用的分析被称为中药药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南就专攻中药药理学。从硕士毕业留校,读博士,到日本留学,到回国后做科研、上课和带学生,曾南一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做药理学研究。
为中药上一道保险栓
关于中药,一直有争议,疑惑者或者反对者说其成分不明,全靠医生经验,患者处于无知之中,有恐惧。尤其是当中药要推向西方时,便会遭遇更大的非难。比如,中药中的解表药,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十分有效,但长期以来,其挥发性成分不明,影响它的推广。
“与西药的成分数据化相比,传统中药理论确实比较宏观,一般人听起来很玄乎。”曾南随即补充说,但在现代医学背景下,一样可以用科学的方法使中药药理与时俱进。
在她看来,老祖宗几千年的积累,又确实医治过不少中国人,中药这块宝不能就此丢失。
曾南和她的同事们要做的,就是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对中药进行试验和分析,然后给出科学的论证。看似只是为已有的药写上化学分子结构,但是这种分析已经成了现代中药在进入人们口中之前必经的道路。
每有新的中药制成品进入临床用药前,都必须进入中医药药理学的实验室,进行检测。“这就为中药上了一道保险栓,使之安全可靠。”曾南说。
硕士毕业留校至今,曾南一直在做药理学研究,她觉得这份工作有价值,乐此不疲。药理学研究,做实验是家常便饭。有时一种药物试验在动物身上测试与实验分析,需要好几个月,甚至半年,但曾南从不会半途而废。
2002年,已经是母亲的曾南,含泪别离不满两岁的孩子,东渡日本求学,在名古屋大学学习神经药理学。在日本,她珍惜机会,焚膏继晷,读文献,泡实验室,甚至半夜也要奔去实验室给细胞换液。
归国后,曾南投入精力研究中药经典药方逍遥散的作用机制。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南终于清晰地向世人呈现出,这道治疗抑郁症的中药是如何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的。
“我们的研究关乎人命”
药理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动物体内实验及体外细胞实验是该学科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一旦开启,做实验的人就不能离开,需实时观察。吃苦耐劳、认真负责,也就成了曾南招收学生时的必备条件之一,因为长则一个季度或半年的周期,真的很耗体力和耐心。
实验室的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曾南在研究细节上的严苛。即便再忙,曾南每周都要召集研究生和博士生交流,了解每个人的课题研究进展,是否看了推荐的外文文献,实验数据是否有偏差。
“生活中可以马马虎虎,但是实验数据一定要准确,毫厘不差,我们的研究关乎人命啊,宁愿在实验室多来几次。”曾南总是这样告诫学生,说到“人命”时常常要加重音。
曾南这样要求学生,也如此以身作则。为了完成博士论文中的部分实验分析,1998年春节,她硬是把实验样本从学校带回家,寄放在父母所在的大学,利用更好的设备。
以前网络不发达,曾南为了跟上药理学的知识更新步伐,时常一个人在周末和节假日外出查资料,一坐就是一天。
2000年,怀孕期间,曾南仍然雷打不动,不惧辐射危险,去实验室做实验。因为曾南长期泡实验室,以至于女儿跟小伙伴提起母亲干什么时,直接说“她是养耗子”的。
但是,做曾南的学生又是幸运的。她基本不框定学生的研究选题,让学生不必跟在她的课题后面亦步亦趋。学生既可以跟着曾南做课题,也可以自己申请课题,她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推荐发表论文。如果有需要,曾南还帮助联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让学生去学习。
曾南说,她做这些只不过是在延续自己的师承。她的硕士、博士导师沈映君,以前就是和学生一起早起去实验室,一待一整天。
念书时,曾南觉得沈老师有些“崴”(严厉),但工作后朝夕相处,亦师亦友。去日本求学曾南犹豫,老师鼓动她,不试一下怎么知道不行?
严谨的为学精神一脉相承,严格的为师之道薪火相传。
对学术要有真正的爱
不少女学生了解到药理学要做动物实验就放弃了,曾南说她从来没有这样的恐惧,因为从小就见惯了。
曾南的父母是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生物学专业老师,她从小就跟着父亲上山采集标本。本科毕业后,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读药理学的研究生。
入行27年,曾南笑着说,没有真正的爱和兴趣,恐怕早就撑不住了。她给本科生上课,对于想报考药理学的学生,给出的建议就是:必须要有兴趣,不然是受罪;不要怕给动物做实验;要有吃苦耐劳精神。
曾南常觉得自己幸运,一开始就遇上好老师,告诫她学问主要靠自己,靠勤奋。在老师的影响下,曾南也安于平静地做科研、上课、编教材,一点一点地积累学问。
研究生阶段,曾南就选了多门难度较高的课,深度学习相关理论。药理学知识更新速度快,不时时学习,很快就会落伍。“有时候是学生问你问题,他们推着你走。”曾南说。
这个暑假,持续的高温让人坐立难安。曾南决定给学生放假,实验室轮休。但她自己每周仍要去实验室看看,觉得待在那里十分宁静。一切仍然像27年前,她兴奋地进入药理学专业,埋头于永不停歇的实验中。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