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8月14日
来源:《科技日报》
链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7-08/14/content_375849.htm?div=-1&from=singlemessage
内容:
成都中医药大学 师生“接力棒”传递“新能量”
在这个暑期,一支由20余名高校师生组成的特殊队伍,正奔走在四川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奔都乡俄木学村广袤土地上:他们走进当地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传统保健、心理卫生等趣味课堂活动;到访贫困户家中,倾听他们勤劳致富的故事;来到田间地头,现场“把脉”当地光核桃、花椒种植问题……这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副研究员、驻村干部王张牵头的“红叶·暖阳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当地开展调研工作。
“此行主要是开展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光核桃花旅游景观开发可行性调研和学生暑期实践。”王张看来,随着通过学校师生携手深入开发当地中医药产业,得荣县扶贫工作正迎来“新篇章”。
中医药特色“点亮”致富路
得荣县位于川滇藏结合部,是四川88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2015年以来,作为对口扶贫单位的成都中医药大学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为当地寻求致富道路。
2016年底,王张作为学校民族医药学院副研究员,也是一名年轻的“80后”博士为选派当地驻村干部。这已是学校近年来选派的第三批驻村扶贫干部。
“这里具备大力发展中藏药种植的条件和机遇。”王张说,学校开展对口扶贫后,针对当地中藏药种植、采收均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问题,组织专家撰写了《得荣县中藏药产业“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当地中藏药产业“一综合体两核心三平台四基地”发展蓝图。自己在近期的工作中,正促进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光核桃、花椒产业等,成为当地精准脱贫主力军。
“目前得荣县的光核桃占地面积约5万亩,其中人工种植面积约1500亩,桃仁年产量约20吨左右。桃仁收获后,最终将作为中药桃仁使用。有劳动力的家庭,桃仁的年收入可达4000元。”王张说。目前在四川省科技扶贫专项的支持下,当地还在开发桃仁干果、生发精油等药食两用产品,以提高附加值。
在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当地高山湖泊映衬连绵雪山的自然风貌也引起了王张的注意。在这个暑期10余天的走访调研中,团队行走在海拔2400米到3400的峡谷之间,探寻当地多个自然村落,不仅了解到光核桃旅游项目的优势,也了解到了村民们对旅游开发方面的看法和建议。“未来,以蓝天白云和藏式民居为背景,妖娆艳丽的光核桃花为掩映,游人将在体验到恍若桃花源的美景。”王张说。
在校学生当上致富“领路人”
不仅是通过学校老师的智力资源引导产业升级,成都中医药大学还积极鼓励有能力的在校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支持当地扶贫。在假期,巡回医疗、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都会到得荣县开展医疗、教育扶贫工作。而更特别的是,在学校的组织下,部分在校得荣县籍学生更成为当地扶贫的“领路人”。
“当地野生花椒资源丰富,山高坡陡、阳光充足、干旱少雨的环境,尤其适合花椒种植。”王张说,为发展得荣县花椒产业,学校在今年初募集资金10万元购置一年生花椒苗6万株,已于今年3月至4月间全部分配到得荣县的乡镇。
这次暑期调研中,社会实践队到访了两户特殊的“贫困户”。“我校有两名得荣籍学生,分别就读于民族医药学院藏医13级的洛绒志玛和藏医14级的泽仁拉措,两户家庭均是精准识别贫困户。”王张说,为了起到扶贫牵头带动作用,并鼓励更多村民家庭培育花椒苗,学校分别给予两名学生每年1000元、连续3年的花椒种植补助金。
在洛绒志玛家中,经过2年的精准扶贫,目前该家庭已经顺利脱贫,而洛绒志玛已经开始在州府康定的州藏医院实习,不久将参加工作。虽然家中耕地极少,但是家里正拿出最好的一块平地种植花椒,目前花椒的出芽率已达到73%。
在学校师生的努力下,目前得荣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600亩,花椒苗总体发芽率约71%,预计5年后达到盛果期,每亩毛收入可达2万元,仅此一项便可为得荣县培育1200万元产值的产业。同时,学校还与省中药饮片公司、地奥天府药业联系收购花椒用于中成药的生产,解决了花椒销路问题。“我们要让这批花椒,在5年后真正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