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12月7日
来源:《家庭与生活报》
内容:
成都中医附院居然外科手术最强!超越北医、复旦等名医院夺全国总冠军!
不久前,在2017年金手奖骨科ERAS病例评比大赛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治医师余洋获得脊柱专业组全国总冠军。
“从初赛到决赛,参赛的中医院医生就特别少。全国决赛时,脊柱组有复旦、北医、积水潭等知名医院医生,9个人,只有我一个人是中医医院的……”谈及参赛时的心情,余洋坦言:“当时压力很大”。
余洋在比赛中分享病例
遇到坎 一年手术不到10台
2011年,余洋硕士毕业,进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工作。次年,在骨科主任樊效鸿的带领下,余洋与同事逐渐开展起脊柱微创手术。面对习惯于传统手术的患者,脊柱微创手术开展得异常艰难。
“当时四川做这个手术的医生很少。”刚开始时的艰难,余洋历历在目,开展初期整个科室一年只做了不到10台脊柱微创手术。
脊柱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思维、切入路径不一样,余洋与同事就只能慢慢摸索。刚开始采取传统方式,效果不太好,而微创手术采用局麻,整个过程患者是清醒的,“有时患者会哇哇叫,给医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资料少、实例少、效果不好成为摆在余洋与同事面前的几道坎。
相对于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属于靶点手术,操作精确度高,要求医生能熟练地在内镜下进行手术操作并掌握微创手术技巧。自开展脊柱微创手术以来,余洋与同事在探索实践中积累,不断提升。
樊效鸿教授脊柱微创团队
重细节 大量积累让他有了底气
樊效鸿是余洋的博士生导师,他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脊柱微创技术在未来脊柱疾病的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他夸赞自己的学生:“作为医院的青年才俊,余洋获此殊荣既是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更体现了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准。”
在邱恒看来,余洋既是他的老师又是师兄,邱恒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专业的研究生,也是余洋在医院的带教生。邱恒告诉记者,余老师对手术操作精益求精,对细节把控很精准。余洋每天早晨7点半会准时到达病房,每天查房2次,定期回访病人,每周坚持坐门诊,“他工作的细节让我很受触动。”
大量的实践积累让余洋有了底气。现在,每次手术后,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让患者下床站一下或走几步,哪怕几步,这个过程可能时间很短,但对患者后期恢复的信心建立至关重要。因为很多患者已经疼了很久很久,不能很好地走路,走几步能让患者感受手术后立竿见影的效果。
上周四,84岁的郑安容来到余洋的门诊复查,这位曾经下不了床的老人微创手术后已经半年多了,如今行动自如。看到老人生活的改善,余洋很感动:“更增强了我继续往微创手术走下去的信心。”
每天7点半,余洋会准时到达医院查房
有信心 现在很多人在追随
余洋说,他个人更愿意将微创理解为阶梯化的治疗,从保守治疗到微创治疗再到开放手术。因为开放手术是一个终极的手术,如果把开放手术做了再不好,那么解决起来就更加麻烦。微创手术没有破坏正常的结构,骨头还是骨头韧带还是韧带,就像感冒后不一定先输液,还是可以先吃药。
作为中医院的外科医生,余洋则更喜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病人,首先让患者尝试用中医中药的方法进行保守治疗,在没有效果的时候再去尝试微创手术,并运用中医药帮助患者术后康复,是一步一步进阶的过程。
从2012年手术不到10台到现在每年科室开展微创手术500例左右,余洋发现,质疑的声音少了,追随者的脚步多了。初期时很多人持“这个技术没有前途、走不远”的态度;慢慢地一些人在观望,“我们再看看”;到后来可能是一些人在跟随;直到现在是很多人在探讨、追随。余洋说:“也许每一项新技术、每一个新变革都需要经历这个过程吧。”
手术台上的余洋
患者的认可度是让反对者态度转变的最大原因,无论你把效果吹得天花乱坠,患者做不了假。余洋有信心,“可能用不了5年,脊柱微创手术就会变成像现在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或膝关节镜一样普及,被广泛运用。”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