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7月18日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号”
链接:https://app.peopleapp.com/Api/600/DetailApi/shareArticle?type=0&article_id=1981974
内容:
成都中医药大学“六大人才计划”为“双一流”建设注入新动力
7月17日,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发布“人才强校二十条”,启动“六大人才计划”,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和制度保证。
学校聘任诺贝尔奖得主、以色列结构生物学家阿达•约纳特教授为荣誉教授,校长余曙光为阿达教授颁发聘书。学校与王广基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依托学校西南特色中药资源优势,联合打造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平台。学校全职引进首届四川省杰出人才、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永教授,副校长杨静与黄永教授签署全职引进人才协议,为黄永佩戴校徽,并授“天然药物应用与代谢调控研究院”铭牌。会议聘任李保界教授为学校特聘教授,副校长彭成为李保界颁发证书,并授“中医药与干细胞研究院”铭牌。
会议表彰了2017年以来学校获得教学名师、“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得者等杰出人才。
学校党委书记刘毅讲话指出,国家进入新时代,学校开启“双一流”建设新征程,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人才比任何时候都更显得紧缺,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需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努力做好人才工作。刘毅强调,要提高站位,增强人才工作使命感,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抢抓新机遇、构建新机制,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人才发展带动学校内涵发展。要狠抓落实,开启人才工作新征程,具备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要加强领导,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贯彻落实好党管人才原则,凝聚好人才工作合力,营造好人才发展环境。学校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更加强劲有力地支撑和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提供不竭动力。
校长余曙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学校人才工作建设目标。到2020年,汇聚一流人才,增强体制活力,基本形成卓越学术队伍体系:引进培育杰出人才6名(院士);引进培育领军人才6名(杰青、长江学者);引进培育青年拔尖人才6名(优青、青年长江);培育60名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学术骨干;培育6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构建全覆盖、分层次的中青年人才成长体系。到2030年,构建与特色鲜明的一流中医药大学相符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完善的人才发展体系,形成由战略科学家引领的高层次人才梯队:拥有一批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学术大师,一批具有高度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的著名学者,一批医术卓越、医德高尚的名医大家,一批能为国家提供高水平决策咨询的智库人才,成为支撑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围绕构筑战略优势、打造战略品牌、实现战略目标,余曙光介绍,学校将突出分类发展与评价、突出教师队伍潜心育人、突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突出青年拔尖人才的支持、突出中医药人才特色发展,突出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实施《成都中医药大学关于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意见》(简称“人才强校二十条”),重点实施“六大人才计划”即杏林学者工程支持计划、教师潜心育人激励计划、薪火相传中医师承计划、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计划、岗位分类评价管理计划、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计划等,并努力构建人人成才的校园生态环境,营造爱才敬才的人文环境,创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和健全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
会议还讨论了学校人才工作各项制度,在此基础上出台《成都中医药大学关于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文件,表彰了第三届“十大教学新秀”,启动了首批“杏林学者学科人才提升计划”。
据了解,成都中医药大学入选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药学”是“双一流”建设学科。近年来,学校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主动物色、热情延揽、努力造就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长江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字号”人才项目“零”的突破;国医大师、全国教学名师、全国名中医、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入选数量处于同类院校前列;2014年以来,学校新增部省级以上人才、专家称号67人次;2017-2018年,相继引进国家人才计划项目5人,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天府高端引智计划入选项目5个;新增专任教师111人,其中博士师资63人,占新增专任教师56.8%;博士后人员增加的数量达到过去5年博士后人数总和的1.8倍,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的比例从10.34%增加至36.71%,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四川省属高校第一;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研修的教师数量大幅提升,2017年出国研修人数比例较过去四年总和的2倍。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