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6月10日
来源:四川手机报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700590613596733956/
内容:
漫漫历史长河中,四川积淀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四川既是中药材的主要产地,川穹、川附子、川黄连等86种道地药材享誉天下,素有“无川药不成方”之说;也是中国古代医药技术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涪翁、咎殷等名医辈出,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经》、最早的妇产科学专著《产宝》等医学著作浩繁。
在科学技术日益革新的今日,四川如何保持“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如何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如何继续为人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保证?6月4日-5日,四川中医药文化传承媒体采访团实地探访成都等地,寻找答案、发现成果。
一、引导中医药创新化、时尚化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设的治未病中心,根据中医传统疗法,创新改造出多种改善亚健康的疗法,吸引前来就诊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这个是核桃灸,《疡医大全》最早有记载,我们把它创新应用在眼部,核桃壳是炮制过的,不仅能避免灼伤眼部,更能温通眼周经穴,缓解视疲劳,最适合现在的长期盯手机的年轻人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吴节教授介绍道。
成都市青羊区西村大院内,秉正堂正在营业。复古的吧台、宽阔的活动室、年轻的团队,桌面展示的鼻用香囊、护肤品、中药饼干、中药鸡尾酒……阵阵草药味道,终于“暴露”其中医馆的身份。
秉正堂总经理何宇新博士告诉四川手机报记者:“我们还在药物开发、医体结合、人工智能等多个方向上开展研究。举个例子,什么是‘浮脉’、‘数脉’?这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了AI、有了大数据,这些概念都能用血流脉搏的速度与力度、血管壁的受力等等具体指标来定义,更能推动中医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
(中药鸡尾酒)
二、培养人才,为中医药发展夯实根基
“这是2012年出土于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的医简,佐证了当年巴蜀医学的繁荣发达”、“这一味药材是川贝母,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这个标本是血灵脂,是母猴子的月经血等经过长时间凝结而成”……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内,年轻的学生讲解员对中医药如数家珍。
创建于1956年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是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已培养出大量中医药人才。据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冯全生介绍,近年来,该校正在开展中医药传承教学改革探索,“通过中医经典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举办国家级学术大赛和论坛等方式,把校外专家引进来指导学术传承、把校内专家请回来助力青年教师的培养、将青年教师托起来增强其学术能力和影响力”。
数据显示,目前该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800余人。其附属医院在对外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000多名中医药、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常年在该医院短期学习的境外学生保持在300人左右,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访者5000余人次。
后记: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中医药管理局、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认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对凝聚川药、川方、川医、川人的“川派”中医药传承力量,夯实中医药学根基,增强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内在动力,厚植中医药学术创新进步基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并提出了2025年推动四川中医药文化整体实力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