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优质示范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案例分享活动顺利开展
5月26日上午,由教师发展中心与民族医药学院联合举办的青年教师优质示范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案例分享——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在《医学人类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在温江校区弘景5号楼学术报告厅开展,民族医药学院张丹副教授携2022级藏药班56名学生现场为大家展示了一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课堂。本活动为我校教学质量提升月系列活动之一。
张丹老师在《医学人类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理念与项目式学习(PBL)相结合,进行了系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并结合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授课,落实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学相长”的理念,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在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从第七周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开始项目式学习,项目要求同学们化身为人类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一次田野调查,找到“一类人”(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和参与观察,理解他们的生活,发现他们面临的或者揭示的社会问题,并寻求其社会文化根源和解决办法,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建议。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将理论教学内容与项目任务结合起来,一步一步地帮助同学们明确任务要求、推进项目的完成。在课程的最后一次课上,同学们采用海报配合演讲的形式集中展示调研成果。
本次示范课是《医学人类学》最后一堂课,师生一起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下集中展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流程、方法及成果。
课上,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初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实现教学相长。接着,她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了《医学人类学》这门课程的定位、意义、主要内容以及教学设计理念,以典型的课堂教学活动为例,让同学们对每个章节进行关键词总结,结合项目清单的填写,帮助同学们梳理与搭建起该门课程的知识框架,并以生生互评的方式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接下来,是同学们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藏文化会被消解吗?”、“别让学历成为创业的包袱”、“热情从何而来?”、“大学生兼职”、“大学生社团成员积极性的问题”、“老年三轮客运车”、“地摊经济”、“早八与精神内耗”……从大学生身边事,到民生问题,再到民族文化,同学们关注的话题范围广泛,调研角度新颖。8分钟的现场调研汇报,同学们以演讲的形式,对调研的过程、调研结果、社会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方案等进行展示,主题层层推进,语言慷慨激昂,提问发人深省,引得全场师生的共鸣。海报展示环节,同学们将调研的情况绘制成一幅幅色彩绚丽的海报,主题明确,观点鲜明,创意十足,清晰地表现了调研的成果。
课堂上,同学们不仅展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表现出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高阶能力,在场观摩教师对本次课堂给予一致好评。药学院任超翔老师认为,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学生们的精彩表现令人惊讶;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思老师评价,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有新意,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自己收获很大,学习到了很多;民族医学院俞佳评价,张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对学校教师有示范引领价值。
该课程的教学创新获得了学生高度肯定,来看看同学们的真实评价吧。
第一组
组长:罗家意
组员:扎西曲珍,杨燕林,唐羽璇,伍宇婷,吕悦
心得体会:今天的学习使我们受益匪浅,避免了乏味的老师讲学生记,采取了老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学习模式。不断地鼓励着学生们自己在学习中进行发现、挖掘,让我们在学习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着自身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的帮助中,我们在此课程中收获丰富,也对我们学习的这一学科在生活中的运用有了新的认知。
第二组
组长:董俊希
组员:奂剑雄,徐正新,刘译鸿,孙禹航,周诗皓
心得体会:今天非常感谢张老师给我们上了这样一堂精彩的课。我们不仅能见识到本班同学的风彩,而且也能管中窥豹,领略了一下其它专业的不同风景。为我们开拓眼界,明白自己的渺小,才能有追求更广阔天地的动力。知不足,然后能改,知到自己的弱点,才能更加自强。非常感谢老师的这一堂课。
第三组
组长:唐思燚
组员:刘佳鑫,王洪春,雷欢,龚豫坤,邬轩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田野调查的成果汇报,我们可以感受到医学人类学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也能看出这门学科在教学模式中的创新,突破了传统课堂上老师“一言堂”的固化的模式,让同学们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学习,使同学们对该学科的具体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大学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印象,也提升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
第四组
组长:马心语
组员:戴依然、漫拉姐、张玉欣、王英、先永强
心得体会:今天是难忘的一上午,是最后一节医学人类学的课程。我代表了我们小组分享这一个多月田野调查的成果,我非常的紧张也非常的激动,当我站在台上的时候,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演讲的八分钟,好像很长、又好像很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老师说,学习文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或许是有意义的,或许是没有意义的,但我觉得是有意义的。有人曾经说过,理科拯救世界,而文科拯救自己。我将永远记得这一天。
第五组
组长:李宗燕
组员:蔡婷,王诗瑞,廖丹
心得体会:在倾听各组汇报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对一些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观摩老师对我们表现的评价,我们意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还需要多多锻炼,争取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我们在不断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我体会到了这个课程的意义。在活动前期准备和活动过程我们都投入了十分的努力和热情,活动结束后我们都如释重负,也感到收获颇多。
第六组
组长:林诩
组员:朱雯轩,黄泽秋,沈小提,罗炫
心得体会:通过张老师的本次课程,我们组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此次课程在我们大学四年的生活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诗中所言:“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最后我们全组人员对张老师奉上诚挚的感谢,感谢她带领我们共同成长。
第七组
组长:德吉措姆
组员:刘可欣、次仁央金、格桑央金、格桑卓玛、古入普赤
心得体会:新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在张老师的这门课程中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探索新领域,课程注重学生能力、潜能、特长的开发,感谢张老师这门具有创新而精彩的课程,我们小组收获满满,谢谢老师领我们成长。
第八组
组长:冯佳露
组员:饶婷会、赵健东、王永、陈霜淇、包乾菊
心得体会:该课程具有极大的创新性,是对旧有课程的一个巨大改变,课堂不再仅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课堂不只在教室中进行,而是融合多地点的学习,是一个创新与挑战。
第九组
组长:潘丹丹
组员:冯小璐 、帅又文、梁腾月、庞琳、陈静
心得体会:在调查中我们切身聆听他人、感受他者,认知了不起眼的群众的体会与想法。把理论化为实践的过程使我们每个人都有深刻的体会,更是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意义非凡的经历。
第十组
组长:周沛骐
组员:王垚杰、税国斌、丁玉龙、唐顺煜
心得体会:该门课程带给我们一个感悟,人与人间一直是紧密联系的,社会上许多矛盾是人们不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想法造成的,在我们看来人类学是一门偏向实践的学科,力求解决社会上种种摩擦,我之甘露,他人之砒霜,人类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能促进人类走向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