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骨干教学专题远程教育研修班学习心得摘录
教学骨干教学专题远程教育研修班学习心得摘录
编者按:
8月23-26日,我校教师发展中心成功举办教学骨干教学专题远程教育研修班,学校教学骨干提升班学员、学校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师师资及相关学院教学副院长或教学科科长,以及校内其他教师共10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因新冠疫情影响培训方式为线上直播,虽然不能和主讲老师面对面交流,但仍未影响老师们学习的热情,老师们一边听讲,一边在群里分享感悟与心得,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在4天的研修中,老师们收获颇多,教师发展中心摘录了部分教师的学习心得,在此与老师们分享交流,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一点启发。
教学改革与研究
教学改革一直是我从事教学工作的短板,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可以开展教学改革。此次讲座中,熊庆年老师给了我答案,原来教学改革的思路也很广阔,可以是一门课,一本教材,也可以是一种理念,一种思考。另外他还提及,鉴识水平决定论文发表效率,这让我明白原来教学研究也需要很好地阅读文献。(公共卫生学院 潘校琦)
教育科研的价值在于必须经历实践、体验、感悟、再实践、再体验、再感悟的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当教师真正感受到教育科研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具有自主发展、富有个性的学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才能认同它并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不断地把教育科研的先进理念和日常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在教与研中不断进步。(临床医学院 黄叶芳)
政策学习可以帮助老师们树立教学改革的坚定信念。第一天的两个讲座高屋建瓴,从政策层面,分析了教学的改革的内涵,用浙大和其他学校的案例拓展了我心目中对于教学改革的认知,也明白了模式创新的重要价值。比如4+4+博士后工作站、还有优化生源的路径等等,真是大开眼界。(民族医药学院 张丹)
教学理念与方法
在此次培训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苏德矿“矿爷”的讲课六字经“懂、透、精、趣、情、德”。这六字经,每一字都直击我内心,让我在教学理念、思路与方法大受启发的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我深刻的意识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自身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应当时刻以这些优秀的教师们为标杆,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管理学院 周晶)
课程需要有设计,上课不能只靠热情。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临床医学院 李斌)
疫情已经变成常态,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等都要求老师们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五大类型的金课对于老师们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就更加重要,如雨课堂、学习通等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气氛,我们要利用好现有的手段。(药学学院 连艳)
热爱学生
优秀“教学”无不源于“热爱”,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生活。因为热爱,所以“懂得”——懂得学生的兴趣、懂得学生的热点、懂得学生的槽点;因为热爱,所以“学习”——学习最新的教学技术、学习最酷的方法,学习学生的“语言”……,新技术新方法固然重要,但“热爱”是它们的灵魂,“热爱”赋予它们生机与活力。(眼科学院 路雪婧)
教学方法和教育技能固然重要,但热爱学生是一切方法、技巧的基础,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信念的催化剂,用心去爱学生,关心他们关心的,学习他们常用的语言和兴趣点,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杜娟)
这次的学习让我更加坚定:教育是一项需要有爱的工作,教师要爱所教的课程,爱所教的学生,学生才能通过爱老师而爱上课程本身。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表现、语言表达、仪表仪态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老师要做到教书育人,不仅要有较强的学识基础,同时还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或者说能吸引学识的人格特点。(护理学院 郑晓娟)
课程思政
听完苏德矿、胡礼祥、朱柏铭老师的讲座,才真切感受到,想要做好课程思政,最重要的点在于提升自我的师德,这不仅是方法问题,这是个个人修行的过程,哪怕你技巧再高,招式再花,都是表面的思政,只有真正由内而外的关心学生发展和成长,怀揣初心,热爱教学,越回归像一位大学老师该有的样子,才能从内心让学生越能感受到思政的力量。(养生康复学院 聂开迪)
听了专家们干货满满的讲座,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思政”不能简单字面理解成思想政治教育,而应该从更高的格局和视野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思政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培养“有素质的人”,培养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奋斗的人!这样的“人”不仅要有文化,还应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这和教育部反复强调的“素质教育”核心是一致的。(药学院 陈璐)
教学中如何贯穿课程思政。培训前这一直是我不断琢磨的痛点。我觉得课程思政应如行云流水般融汇贯穿于专业课程,而不是流于形式上的生搬硬套。此次培训给了我莫大启示,印象最深刻的是“矿爷”直播授课,通过直播美颜的话题,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尽管只是小小的举动,但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反而能让人为之震撼。(护理学院 柏丁兮)
观念的洗礼
洗礼于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精心打造的为期四天的课程中,我感受到的是高屋建瓴的人才培养设计理念、教师成长规划思路,学习到的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的教法技巧,开拓了教学研究与教学论文的思路。(针推 郑倩华)
回首培训历程的足迹,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对于师德的理解有了新感悟。同时也让我认清了自己的不足,并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的教育理论和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提供了很多实际经验与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学院 雷虹艳)
八场讲座,就像一场流星雨!浙大的领导、教授、名师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管理、教学生涯中的精华。从事管理工作教授的高屋建瓴,一线教学名师的细节点滴,让我时而似懂非懂,时而醐醍灌顶,时而感同身受。几天下来,记了很多笔记,和群里的伙伴们分享了一些疑惑和想法,也受到大家的启迪。也有最触动我的几个点,不停在脑子里激荡碰撞。我知道这些波澜终将归于平静,很多会被遗忘的,但一定有一些会构建入我已有的经验体系,成为我的一部分。(基础医学院 赵静)
教学相长
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的一个重要使命是重新点燃学生梦想,让学生重拾追逐梦想的激情。点燃学生梦想的过程实际是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意义与快乐。有了梦想,学生能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不仅是学生,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也会疲倦和懈怠,也逐渐失去梦想。但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学生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勇敢追逐梦想的模样,也会重新点燃自己最初的梦想。(外语学院 赖寒)
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在解惑、授业的基础上必须要“传道”。而我在学习后感觉作为教师,要达到“传道”这一层次心中必须要拥有梦想。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拥梦而前,用人格感染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让我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不断成就自己(体育学院 陈骏)
要把育人放在和教学一样重要的位置上,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以此把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渗透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们奋发向上。对教师自身而言,这一条路也将实现教学相长,让教师本身回归到立德树人的本质。同时我也充分相信国家政府的智慧,在破解高校教育难题的改革进程中,在大学教育从局部最优解迈向全局最优解的过程中,将自己融入到时代的洪流,发挥己之所长,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是大学教师必须要做到的根本任务。(药学院 马骁)
对未来教学之路的思考
通过这次培训,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提升的地方。后疫情时代的体育教学应如何推进?如何将正确的三观沁入课堂?如何像矿爷那样多才多艺?如何将课堂丰富多采?如何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如何用教育技术“增值”等都是未来工作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以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体育学院 陈远莉)
在学习完朱柏铭教授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和熊庆年老师对教研教改的学习写作心得与分享后,我深刻体会到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步伐是紧随国家建设脚步的,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表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新兴方式传道育人。还需要总结反思在传统教学观念的不足与弊端,深入领会新课标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来构建教学育德的新型师生关系。(医学技术学院 木本荣)
真经易取,悟之需时,融会更难,在此次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名师们的金句,我们专题微信群也讨论得非常激烈,参学老师们都结合实际纷纷发言,我也结合实际感悟其中,虽然此次专题研修时间较为短暂,但我们的教学学习不会止步,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将名师们的真经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淬炼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教学真经。(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