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学习如何应对混合式教学发展道路上的挑战?
5月31日,我校联合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及西藏大学共同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好大学在线”平台运行主管苏永康老师,作题为“MOOC-Inside混合式教学生态模型及全流程设计——混合式课程创新之路”的讲座,我校近20余名教师线上参与了本次学习。
苏永康首先结合疫情时期全员在线教学情况和慕课在国内外建设发展历程,指出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将是教育的“新常态”。因此,他建议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创新时,要从教学范式改革着手,确立“混合式教学新常态”的教学理念,抓住未来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个性化和混合化的发展趋势,探索信息技术下的分层次教学,利用VR+AI等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智慧教学。
苏永康通过对比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强调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他指出,混合式教学由自由的线上学习、定点有指导的线下学习、整体性学习体验三部分构成,学习效果受学习路径、交互影响距离、学习共同体、非正式学习等途径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混合式教学,应结合真实场景问题,聚焦于核心素养、交叉学科等教学设计长期目标;从育人的角度,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创新利用慕课资源传授知识,将混合式教学聚焦于学生能力,尤其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有效沟通和有效互动等能力的培养,将课程思政聚焦素养养成。
随后,苏永康为老师们展示了以建构主义、学习科学等理论为基础,以元认知策略、支架式教学等策略为手段进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全生态模型,模型强调信息技术推动的认知存在感、情感存在感、评价存在感等因素的互动与流动。苏永康对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设计师、学习工程师及学习空间等生态圈重要角色展开阐述,并讲解了全流程教学设计的要素及内涵。苏永康还对混合式教学如何支撑教学创新,实现教学的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提出了他的见解。
最后,苏永康结合全国高校近四十位老师的混合式创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对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中理念、问题、目标、内容、过程、融合、评价、特色、优化等九大关键问题一一进行细致分析和阐述。他帮助老师们分辨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异同,给出了布鲁姆学习目标分类的具体应用建议,并带着老师们一边修改教学目标一边琢磨体会。他强调活动层次感设计的必要性,强调目标、评价、活动和活动应保持强对齐;并认为,课程教学应有明确的评价量表,注重行为数据评价、学生评价和校际同行评价,不断进行课程反思和迭代。
参与讲座的老师表示在苏永康老师的指导下,对一流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创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厘清了混合式教学发展创新道路上的严峻挑战的应对策略思路。相信老师们能尽快适应在线教学发展新常态和混合式教学大势,推动自身课程的创新发展,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