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讲述---成中医往事
讲述---成中医往事
-
建立全国唯一的、独具地域特色的中药鉴定学高山实习基地■撰写人/卫莹芳我省很多野生大宗常用中药材和川产道地药材主产于高山地区,如川贝 母、冬虫夏草、天黄、羌活、秦艽、川木香、川赤等。为了将我省独具地域特 色的大宗药材和道地药材资源优势转化成中药鉴定学教学特色...[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21-03-26
-
我校建立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中药鉴定学道地药材产地实习、实训基地”■撰写人/卫莹芳随着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为保护卧龙生态环境不 受破坏,保护区不再同意大专院校在保护区内进行野外教学实习。于是我校从 1990年起不再进行卧龙中药鉴定学高山实习...[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21-03-26
-
2016年 中药2013级 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性状鉴定讲习(教研室供图)我校在全国率先开设“中药鉴定学”中药性状鉴定 讲习课、实训课■撰写人/卫莹芳20世纪六七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全国的中药材由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成都中药材522仓库担负着西南地区(四川、西藏、云南、贵...[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21-03-26
-
讲述人:药学院 卫莹芳成都中医药大学是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批准在全国首批创办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成都中医药大学又于1959年在全国率先开办了中药学本科教育。从1959年至今,我校药学院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其间凝聚了几代中药学人的艰苦奋斗与创业成果。随着老...[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21-03-26
-
我的中医历程■撰写人/李明富 1956年7月我从昆明医士学校毕业时,正遇上国家在北京、上海、广州、 成都成立四所中医学院(从此中医药学纳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轨道),而且当年 倡导向科学技术进军,中专毕业生保送10%升大学,我作为中医世家的第三代 传人,也就有幸从昆...[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21-03-23
-
我的针灸人生撰写人/罗永芬我于1958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经过六年的努力学习于1964年毕业,留在学院针灸教研室,从事针灸的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从此开始了我的针灸人生。由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针灸这门传统医疗技术日益受到外国人的重视。1983年...[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21-03-23
-
熊寥笙老师作为一代名医,又比我年长30几岁,但他从不以老前辈、老老师自居,总把我们晚辈当作年轻的朋友,亲切交谈,平等交流。熊老的学术思想,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医圣仲景《伤寒》、《金匮》的深刻感悟,尤其看重医案。《伤寒名案选新注》、《金匮名案选新注》为其...[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21-03-02
-
陈源生老师,一家三代业医,扎根于民间,疗效卓著,堪称医林高手。1979年,全国中医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陈老是特邀代表,他特别高兴,但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我作为重庆代表中最年轻的成员,理所当然就兼任陈老的陪护员,日夜相伴,随时请教,获益良多。陪同陈...[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21-03-02
-
第一次见到吴棹仙老师,是在成都中医学院的《内经》课堂上,花白的头发,泛红的面颊,慈眉善目,慢声细语,给我留下一个忠厚学者的印象。1962年,成都中医学院为了加深首届毕业生的临床功底,决定延长半年临床实习,在外地实习的同学返回母校随师学艺,也真是缘分,我有幸...[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21-03-02
-
有关成都中医学院的老故事■撰写人/艾儒棣 接到学校征集校史故事的任务后浮想联翩,仿佛又回到从前,故事一幕幕重现。现在择其要点记录几个小故事,以飨同道。 “传而不染”的名言一一吴棹仙教授语 1965年秋天,学校要派医疗队下乡。在出发前的誓师大会上,我们聆听...[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