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讲我校领衔创编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药鉴定学》的故事_讲述---成中医往事_成中医故事 - 成都中医药大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群导航
主站
教学机构
党政管理
科研及产业机构
公共服务
专题栏目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未指定
欢迎光临 成中医故事 !
您的位置:首页 >讲述---成中医往事>详细内容

讲述---成中医往事

成中医往事 | 讲讲我校领衔创编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药鉴定学》的故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26 15:39:06 浏览次数: 【字体:

讲述人:药学院 卫莹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批准在全国首批创办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成都中医药大学又于1959年在全国率先开办了中药学本科教育。从1959年至今,我校药学院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其间凝聚了几代中药学人的艰苦奋斗与创业成果。随着老一辈中药学人的不断离去,中药专业创业之初的故事正在一点点流失。受组织之托,尽自己所知讲讲我校药学人的创业故事,抛砖引玉,激发年轻的成中人不忘初心,不断开拓,奋发向上,共创中医药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众所周知,教材是国家举办高等教育必备的“三才(材)”——人才、教材、器材之一。由于我们是全国第一家创办的药学院,在开办中药学本科教学之初涉及的各学科教材在全国完全是空白。所以创编各学科相关教材成为药学院办学之初的当务之急!“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创编其本科教材迫在眉睫!

“中药鉴定学”学科名称沿革

早在1959年至1960年,我校药学院创建之初,贾敏如、李仿尧、万德光老师等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创编中药鉴定学教材的任务,他们借鉴西医院校“药材学”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内容,为突出药材的中医药特色以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课程名称定为“药材鉴定学”,并编写了“药材鉴定学教学大纲”、《药材鉴定学》教材,供全国首届中药学63级(1959年入学)到中药65级(1961年入学)学生使用。此课程名称从1959年延续到1964年。

4785a7131f4f4c3cb0adb88875d96238.jpg

图:成都中医药大学“药材鉴定学”教学大纲(1963年~1964年)

1965年教研室又将课程名称改定为“中药材鉴定学”,并自主编写了教材《中药材鉴定学》,供中药67级(1963年入学)至中药76级使用(中药76级1976年入学。文化大革命以前入学的年级以毕业年为年级编号,从1972年起,以后各年级以入学年份为年级编号)。

我校自编教材《药材鉴定学》和《中药材鉴定学》,经历了人工蜡纸刻印版的艰苦初创历程,为其后我校领衔创编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药鉴定学》教材打下良好基础。     

095ecb9beb4c4a67a3121e21cc7928a6.jpg

图:1964年中药材鉴定学教学大纲 、1974年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1979年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1972年,全国高等学校恢复招生,全国中医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为适应中医学院教学改革需要,1973年6月,全国中医学院教育革命经验交流学习班协商确定,由北京、上海、成都、广东、湖北、辽宁、江西各中医院校和江苏新医学院等22所院校,分工协作,集体编写《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等十八种中医学院试用教材。我校作为首家开设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单位,在教学和教材建设上积累了丰富和成功的经验,经协商确定,由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中医学院试用药材《中药鉴定学》,同时还确定了《中药鉴定学》协编单位: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广东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学院、吉林医科大学、上海市药材公司、成都市药材公司。而课程名称也是经过协编单位认真讨论,最后定为“中药鉴定学”,从此,《中药鉴定学》课程名称在全国一直延续至今。

我校领衔创编全国第一版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药鉴定学》的创编历程

按照1973年6月会议精神要求,《中药鉴定学》编写工作在我校党委领导下,由侯占元教务长、魏云祥副教务长牵头,成立了编写委员会,由我药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负责主编。按照要求,教材采取了领导、教师和工农兵学员以及老、中、青三结合开门编写方法。我校中药鉴定教研室在药学院大力支持下,举全室之力,团结协作,对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与教材编写工作进行了合理安排与分工,为教材的编写工作顺利进行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在我校党委、教务处、药学院领导和编委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973年第一次教材编写分工会会议在成都市四川宾馆召开,1974年8月在成都市四川省省委第二招待所召开了教材第一次编写会议,会上讨论了课程大纲、教材编写大纲、样稿及编写分工等。我校参加教材编写的人员主要有贾敏如、李仿尧、万德光、卫莹芳、唐声武等老师,贾敏如老师任主编;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出版的教材,所有编委会人员均不署名。 

dba43829dc1542d5843cb8e88e16782a.jpg

图:中医学院试用药材《中药鉴定学》1974年第一次编写会议照片

为了给教材编写提供实物依据,要求各参编单位收集本地的道地药材,并互相交流。我校贾敏如老师、李仿尧老师等对全国部分重点道地药材和一些存在品种混乱的药材进行了实地考察,收集样品,充实学校标本馆,以利于教材编写。他们分两次从成都出发,一是北上去东北,经北京、大连至沈阳;二是从成都出发历经广州、海南岛、武汉到江苏南京;一路艰难跋涉,历尽艰辛!每到一地,均与当地药材公司、药材市场、兄弟院校老师、老药工等交流、学习,收集、采购当地的道地药材,去道地药材产地采集对口药材和植物标本。对一些干药材采用邮寄方式寄回学校,而对一些新鲜药材和珍贵药用植物标本则用肩挑、背扛的方法,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晾晒,防止发霉腐烂,据李仿尧老师讲,当时扁担都挑断了几根!住招待所都尽量住在顶层楼,以便在楼顶晾晒标本!

该教材在各编委会单位领导支持与参编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1977年7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800 000字),保证了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届中药学本科生——中药77级及其后各年级使用全新的《中药鉴定学》教材!  

a541e842b0294b2f8e1473186a63f898.jpg

图:《中药鉴定学》1974年初稿  

34fe212db196463583560035b7e50f6d.jpg

图:成都中医药大学主编教材《中药鉴定学》(1977年第一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3b4cef753b244c2c80c78c63a6fe4adf.jpg

图:成都中医药大学主编《中药鉴定学》(1980年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我有幸作为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教材从筹备、编写到出版的全过程,主要负责部分中药的编写工作、全书794幅插图的遴选及相关工作(包括我校写生图样本药材的选择与提供)、以及出版前整书的校对工作,为此多次到上海科技出版社出差,几乎度过了上海的春夏秋冬!见证了创编教材的不易与艰辛!同时通过参加教材的创编全过程,不断向各位老师学习,使我在思想品质与业务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我日后的从教生涯以及在2010年主编《中药鉴定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奠定了坚实基础!

讲述人简介:卫莹芳,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从事中药专业本、硕、博教学与科研工作46年。

致谢:感谢万德光、李仿尧、谢秀琼、杨启德、唐声武、谢先云等老师为本文提供相关信息。感谢龙飞老师协助提供教研室历年相关教学文件资料。

(编辑:王其奇)

 

终审:超管
【打印正文】
Baidu
map